///哲學家通常無法給答案,這個印象是正確的,以上述研究為例,我們提供的思量很多,但確定的答案很少。然而退一步想,你會發現若略過思量過程,就算直接獲得哲學答案,其實也沒什麼用:
A:我說你們研究這麼久,所以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?
哲學家:有的有的,人類有自由意志,沒問題!
A:太好了,這樣我就可以繼續過日子完全不擔心了!讚!
事情才不會這麼簡單咧。
上述簡化的劇情少掉的就是思量。事情是這樣的:一般人想要哲學提供答案,但哲學如果對人要有任何幫助,其實必須透過答案背後的思量。對照一下:
B:我說你們研究這麼久,所以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?
哲學家:我們對這問題還沒有共識,不過你為什麼擔心這議題?
B:因為如果我們沒有自由意志,就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那法律就會失去基礎,像是X案例裡呈現的那樣。
哲學家:X案例很有說服力,但你可以注意它需要Y前提,你接受Y前提嗎?
B:原來如此,Y確實有點怪,我可以重新考慮看看。///